南无阿弥陀佛!
我们继续学习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。这节我们学习的是莲池大师总结出来的《阿弥陀经》十个兴起因缘的第八个因缘。下面请看原文:
八、 的指即有念心,得入无念者:心本无念,念起即乖,而众生无始以来,妄想惯习,未易卒遣;今教念佛,是乃以毒攻毒,用兵止兵。病愈寇平,则舍病体更无自身,即寇盗原吾赤子。
这段法语讲的是,第八个兴起因缘,“的指即有念心,得入无念者”。的指,就是确切地指出来。“即有念心,得入无念”,意思是从有凡夫妄念,最后进入到无念的清净的佛的境界。这里讲到了“无念”,无念就是没有妄念,这是佛果地的境界。祖师也常说“无念心体唯佛独证”,哪怕是等觉菩萨,还是有一品无明,还是有细微的念的。六祖惠能大师也说“有念即是凡夫,无念即是佛”。我们要成佛,成佛是我们最终的目标,也就是说我们到最后,都是要达到无念心体,都是要证入到无念的佛的境界。
那为什么凡夫有念了呢?马鸣菩萨的《大乘起信论》讲的非常明白,就是一念无明的生起就成了有念的了。那按照通途的教理,既然凡夫由于无明的生起,而进入到轮回的境界,那怎么才能证得清净无染的佛的无念之体呢?从哪里跌倒,那就从哪里起来。古德常说“就路还家”。由于一念无明的生起,使得众生变得有念,那就把这些有念给他去除掉,把这些无明妄念去除掉,恢复它的本来面目,这就可以了。所以中国的大乘宗派,例如,禅宗直接从悟入无念心体入手。其他如天台、贤首这样的圆教,也是走断除烦恼,最后证得无念的心体这样一条路。虽然说这条路是直截了当的,可是如果自己的根机不堪,也是没有办法去修正的。因为禅宗所接引的是上上的根器。而天台、贤首宗接引的也是一乘圆教的根性。我们末世的凡夫,根本没有办法修正。要知道,这些大乘圆教之法是需要悟后起修的。只有悟得中道实相,用实相心指导身口意修行,这才能证得无漏的功德。如果说你没有大悟,也学着人家去修行,藕益大师就说“未开圆解,不应辄论修行,纵令修行,未免日劫相倍”。也就是说,你没有大悟,也去修行的话,你修行一大劫,相当于人家开悟的人修行一天的功德。所以我们是一个钝根的凡夫,切不可选择这种大乘圆教的修法。
那怎么办呢?只有学习这种从有念心,证得无念心体的这样的法门才行,也就是修习净土法门。从有念证得无念,这也是净土法门的殊胜善巧之处。
因此,莲池大师下边就说“而众生无始以来,妄想惯习,未易卒遣”,说大乘修法,虽然殊胜,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一下子让他断烦恼证入到无念太困难了。虽然禅宗说“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”,可是怎样才能算做一个合格的参禅的人呢?禅宗的祖师说你必须得有“悬崖撒手”的大气派。“悬崖撒手”是一个比喻。我们知道人站在悬崖边儿上一撒手,这样的话身家性命就丢了。意思是说你要想参禅悟道,必须要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统统放下。能够做得到的,这是大根器的人。所以对于我们末世的钝根的凡夫,学习禅宗,学习大乘圆教是不够资格的。既然如此,我们修不了大乘圆教,也修不了禅宗,那么我们遇到了这种普被三根,利钝全收的净土法门,那一定要牢牢抓住。这一生,一向专念,直到往生极乐世界,“若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”,一得往生,我们就会大彻大悟。
以下祖师就说“今教念佛,是乃以毒攻毒,用兵止兵,病愈寇平”,意思是,对于下等根机的众生来说,就教他去念佛。念佛的方法,就好像是以毒攻毒,用兵止兵的一个方便。只要用了这个方法,病就会好,强盗就赶跑了。那什么是“以毒攻毒”呢?所谓的毒就是凡夫的妄想杂念,贪嗔痴这些妄想,这是毒。直接叫凡夫把这些毒一下子清除,凡夫没有这个能力。那怎么办呢,就让他与其念自己的妄想,你还不如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。当然念佛也是念,也是一个念头,以这个念佛的念头去转换贪嗔痴的念头,以一念抵万念。这就叫“以毒攻毒”,虽然念佛也是在事相上用功,不是在无念上用功,但是只要这种事相上的功夫念得纯熟了,利根的就可能达到事一心或者是理一心不乱。而钝根的,如印光大师所说“一句佛号念得熟,许汝西方有份”。只要你念纯熟了,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你的一份。
下边祖师说“则舍病体更无自身,即寇盗原吾赤子”,这两句讲述的是一乘圆教最玄妙、最高深的见解。“舍病体更无自身”,也就是说,舍掉了有相的法,那就找不到无相的法,那舍了缘起也根本找不到一个缘起之外独立的性空。“即寇盗原吾赤子”,“寇盗”比喻的是有相有念的,“赤子”,那就是我们清净无染的佛性。不要觉得有相有念是不好的东西,一定要把它除掉,而最高的圆教的见解就是没有必要排除,当下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,以及我们眼前的山河大地。没有必要离开这些东西,另外再找出一个真心来,这些当下就是。你只要一念觉悟,了知当下跟自己的心性是无二无别的,这就可以了。
所以说不论是禅宗,还是天台、华严,讲到了这些法门至极的道理的时候,他们会涉及到没有一个离开有念之外的无念,也没有一个离开有相之外的无相。如果说对“即相离相,无相而相”不能信受的话,说明自己的知见还没有达到圆解。因此说,有念和无念,或者有相和无相,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,根本就没有一个有相之外的无相。无相和有相,就像水和波一样。离开了水也兴不起波来,离开了波也没有水,波和水是一不是二。由此而知念佛法门表面上看它是有相之法,可是依此而修却让我们能够证入到无相的心体。所以你如果是真正知见圆融,就没有必要排除掉所有这些有相之法,实际上有相有念和无相无念是不可分的,双遮双照。遮照是同时的,不一不异的。
因此,我们明白了这一讲莲池大师指出的念佛法门的殊胜之处:即有念心得入无念。就是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,来转换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的妄念,这就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。这也最契合我们末法浊世凡夫的根性,我们今生有幸遇到,一定要牢牢的把握,不可轻忽。
好了,这一节就学到这里,南无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