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阿弥陀佛,我们继续学习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。
这一节继续学习莲池大师总结的《阿弥陀经》兴起的第七个因缘。
请看原文:护持多障行人,不遭堕落者:末世修行,多诸障难,一亏正见,即陷群邪。彼佛愿力,威神加被行人,大光明中,不遭魔事,能为护念,直至道场。故知泽图辟怪,宝镜遁妖,正念分明,无能娆者。
以上大师的法语,主要介绍的是,修行人面对的障难。古语常说:宁可千日不悟,不可一朝错路。说的就是修行人就怕着魔,着魔以后就会变成魔王的眷属了,这样永远离开了佛法正道,那就非常的可悲。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就需要真正的修行人,一定要多多地闻思佛法,逐渐地掌握佛教的基本知识,这样不断地熏习,就会成就自己的正知正见。有了正知正见的话,这样在修行过程中,就能分辨邪正,就不会认错了路头。
对于念佛人来说,去了解一些经论里边儿最起码的一些常识也是必要的。善导大师也劝我们解门要广,多学一些正知见的东西是应该的。例如,《楞严经》里边儿说的: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对这句经文,念佛人也一定要铭记在心。否则万一出了一些事情,很多人就是怪佛法不灵,殊不知这是自己的问题,自己心里边没有正知见,自己心中有邪见。心中的邪见与鬼神魔王相应,身上就有了魔鬼的气氛,自然就把魔鬼招过来了。所以一些念佛人身上有附体,有鬼神的障碍,这种现象就是由于没有正确的闻思佛法,而招致了这些邪鬼邪魔的扰乱。
所以《楞严经》的这句法语是非常重要的,说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就是说我们在修行过程中,如果看到了一些境界,千万不要起奇特想,认为这个是了不起的境界,可能我自己的修行也已经上路了,就会执着他,这样就会引来魔障。
那么,作为一个真正的念佛人,应该怎样正确的去了知这些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境界的正与邪呢?以下我们就介绍一些祖师大德,判别魔境和佛境的一些法语。
首先介绍的是关于念佛人在修行过程中见到了光,或者有些人说见到了佛光,我们怎么样去辨别是真的还是假的。
按照印光大师《文钞》中的介绍,如果我们在念佛过程中看见光了,怎么样判断呢?印光大师介绍说,佛菩萨的光,不刺眼睛,是非常温和的。我们看到以后,不会感觉到眼睛很难受。其次,佛光是没有影子的,如果是魔化现的佛,他就在光中有影子,就像我们站在太阳的下面我们就会有影子。如果是佛出现了,并且有佛光的话,佛站在光中没有影子,这个要注意。其次还要判断放出的光是否特别的明显、明耀。如果是佛出现了,佛所现出的光是非常明显,耀眼的。如果是魔现出的光,是模糊的。
再者,有的人见到了佛的身相,如何去判断是魔是佛,要从三十二相上去看。如果说你看到的三十二相,是模模糊糊看不太清楚,那就是魔的化现。如果是佛化现出的三十二相,很清晰。再一点,当你看到了佛相的时候,要观自己的心是否很清静,意思是说一些境界现前,你的内心如果感觉到异常的欢喜,有的人感觉到恐惧,凡是使你的心波动特别大的,都不是好的境界。我们知道佛陀是清净的平等的,如果佛现前的时候,我们的内心肯定是非常的安定,清净。而魔王现前,有的人内心欢喜,莫名的欢喜,其实你一欢喜魔就会入你的心窍。魔王的招数有两种,一种是恐吓你,让你生起恐惧心,这样你就退堕不敢修了。另外一种就是诱惑,让你生欢喜心,一欢喜,你就以为自己证道证果了,这种增上慢就会让你进入魔道。
除此以外,莲池大师在《疏钞》中,也有关于介绍如何区别境界的正邪的几个说明。
首先莲池大师说,是否与经教相和,《疏钞》的原文说,不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。修多罗就是佛经,如果你看到了境界,和经教不合。例如你看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跟净土三经不相合的时候,你就要心里打个问号,说明你看到的相有问题。譬如说你看到了大势至菩萨,大势至菩萨头顶有一个宝瓶,如果没有的话,这就不是大势至菩萨。
莲池大师介绍的另外一个区别正邪的方法,就是是否与你当前修行的行门相合,《疏钞》中说,不与本所修合者视为魔事。就是说你修的什么法门,最后显现出的与你修的本门不相合,那你就要小心了。例如,有的人是学禅的,他修行的是无相的法门,唯心无境。如果他在修行中出现了佛,出现了菩萨,这跟他所修的就不相应。所以禅宗就有这样的说法,魔来魔斩,佛来佛斩,不管现出什么相来,都是要把它打破。
除此之外《疏钞演义》介绍的更为详细,说唯观坐相,今见卧相等。意思是说,如果有的人修观像念佛,他每天观想的是坐在那里的阿弥陀佛。但是某一日他的眼前出现了躺着的,或者是站立的阿弥陀佛,这也跟他所修的不相符,这就有问题了。
还有的人是一心念观世音菩萨,突然有一天,他看到地藏菩萨了,这个也不一定是与他相合的,应该注意了。
除了祖师给我们介绍的这些方法之外,在大乘的教理中也有来勘验境界真假正邪的方法。就是唯心所现,唯识无境。用这样的理论去勘验。我们知道佛法是心法。在修行过程中,你不管是出现了佛的境界,还是你的眼前现起了其他魔的境界。都是离不开你的一念心识,在你的心识之外,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佛或者魔。你要知道你所看到的外面的境界,都是你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当中现出来的一个相分而已。明白了只是一个相分,你就不会去执着了。在这样理论的支持下,哪怕是真佛现前,你明白了唯心所现的道理的时候,真佛现前境界就会更加殊胜。如果是魔现前,你以唯识所现的道理去勘验的话,魔境马上就会消失掉。
另外,如果是学习中观理论,就是学习空性无相的理论的人的话,你就以空性无相的理论去勘验。例如《金刚经》的一句经文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你明白了这个道理的话,一旦境界现前,你就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去勘验他。如果是魔境马上就消失了。如果是好的境界,他就会愈加明显,会增上你的修行的境界。
最后一点,就是要以正确的证得法相的标准来勘验。如果是一个人修行得力,他如果看到了一些景象的话,越看到这种景象,越会引发出他内心的大悲心、出离心、甚至是菩提心等。反过来,如果说出现了一些境界,他不光是没有这些增道的心,反而会出现欢喜心、出现傲慢心,这样的话,这些境界就不会让他进道,反而会让他退堕。这样的境界出现,千万不要执着。
以上介绍的这些道理,仅供念佛人去参考。如果要知道的更为详尽,那就要研习《楞严经》了。楞严经里边讲的五十阴魔,非常的详细,能给大乘修行人指出一条明路,不至于在修行过程中堕入魔境。
好了这节就学到这里,南无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