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士问:
一、极乐世界再来度化有缘人的菩萨,示现往生后,是否都能满足所欲度化有缘人的愿望,或梦中,或专心念佛时以不同方式,告知自己已经往生极乐世界?
简单说就是,已经往生的人能不能告诉还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亲朋好友。
法师答:
首先要了解的是,他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,正如印光大师说,一旦往生极乐世界,就“已入于圣流”,就是证了圣果,已经是菩萨了。一旦证入圣流之后,那就凡情圣见二皆不生,也就是达到无念无为了。往生之后,既不会认为自己得到了什么果位,更不会生起凡夫的心念,所以叫凡情圣见二皆不生,彻底地入了阿弥陀佛的佛智。
为什么往生者的亲人会在梦中,或在念佛的时候,偶尔地会看到或听到已经往生者的信息呢?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感应道交的事情。往生者已经证入圣位,他不会起心动念。不起心动念,当然更不会主动地告知凡夫什么事情,凡夫为什么会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地听到、看到,或者梦见圣者的信息呢?这就是一种能感的心感到了往生者的心。因为不论是凡夫的心还是圣者的心,心体是一,体性是一样的。《华严经》所说,“心佛众生,等无差别。”藕益大师曾说过“如空映空,如水投水。”
我们凡夫有能感,圣者就会有应。我们想念已经往生的圣者,圣者虽然无心,以众生心、以凡夫心为心,就会有应,这就叫古人常说的“如撞钟然”,就像撞钟一样,扣之大者则大鸣,扣之小者则小鸣。我们的心很真切去感应圣者的心,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现象出现。这是站在凡夫的立场上来讲的。
站在圣者的立场上来讲,他已经往生证入圣位之后,就会蒙阿弥陀佛的加持,得到无量的功德智慧,这个时候,就会展现出一种如《涅槃经》所说的“慈善根力”。这种“慈善根力”有不可思议的妙用,这种作用就会显现在众生界,给我们凡夫加持。这种加持的作用就叫无作妙用。“无作”是说圣者不起心、不动念、无愿、无作、无念,虽然是没有造作,可是在凡夫的眼前或凡夫的心中,会显现出一些形相来,显现出一些做加持的事情来。
这种事情在《大涅槃经》中记载了很多,例如在《涅槃经》中讲到了,有一次有五百强盗被国王抓住,挖去了双眼,投到了荒山野岭之中。这五百个强盗非常痛苦,眼睛没有了,痛哭流涕。他们还是有一点善根的,这个时候,在痛苦的逼迫下,就一声一声地呼喊“南无佛!南无佛!”在求佛的当下,释迦牟尼佛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,同时从佛的白毫相光中化现出无数的香末,随风吹来。这些粉末状的香都吹到了他们的眼里边。这些人的眼睛瞬间都恢复原状,完全好了。当他们睁开眼睛看见佛的时候,佛正在给他们讲法。这个时候听了法,就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佛在讲这一段经的时候,就告诉与会的大众说,我在这里讲法,我的身体没有动,我也没有去做给他们治眼睛的事情。可是在五百强盗的面前却确确实实地看到了这一切。这种佛在无缘大慈心中展现出来的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就是圣者。
其实不论是阿弥陀佛现前接引众生往生,还是这些往生的菩萨应化到世间告知我们一些事情,这都是属于无作妙用的范畴。因为佛菩萨彻底证得了唯心,也就是证得自性,在自性当中,是没有来去相的,也就是不二的。佛性遍一切处,无所谓东西南北,没有什么方向感,也没有什么来去之相可得。可是,在这种无有来去相的当下,又能在众生的眼前显现出这种形相,这就是无作妙用。无作的意思是佛菩萨无念、无为,而不像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要做出什么事情来。这个一定要明白。
明白了这个道理,第一个问题就得到答案了。也就是说,往生者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,他能否通过托梦的方式,或者是在其他的禅定,或者念佛的当下,能不能告诉我们,这个不取决于往生者,因为往生者是凡情圣见二皆不生,入于无念了。关键取决于我们自身,我们自身能够生起至诚的心去感,而佛菩萨才会有应。如果心不至诚,那就不会有应。我们的心杂乱不堪,即使有应,我们也看不到,感受不到。
居士为什么问到这样的问题,这就是我们大部分的初学者,还没有彻底了达教理,尤其了达佛的境界,佛的慈善根力、无作妙用这些不可思议的神力,我们总是以凡情测圣智。因为凡夫总是想着往生了通知我们一声,我们心里才觉得是真实的。可是站在佛的立场上却不是这么认为的,也就是通过世尊的教法当中,我们知道,什么才是最可信赖的。也就是只有佛言和祖语是值得信赖的。至于这些现象,也未必是真的,有的时候,或者梦见什么,感知到什么,由于我们凡夫的心念,很多都是杂乱的,甚至是不正确的,没有正见,有邪见的存在的情况下,会感应到一些邪神邪鬼化现出一些境界来,所以历来的祖师大德就教导我们,不要以这种感应出来的现象作为信佛的依据。尤其《楞严经》讲到五十种阴魔的时候,很多种的境界都不是真实的。因此作为一个正信弟子,我们信的是正知正见,也就是佛的知见,佛言祖语。千万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感应的事情上面,这样就会舍本逐末,把这些不能证明真实的极乐世界的这些情形当做了信佛、信极乐世界的标准,这就错了。只有佛言祖语是值得信赖的,这些现象无所谓,有,我们也不要执着;没有,我们也不必懊悔。
居士第二个问题,走后不能给有缘人带来任何信息,明示自己已经往生极乐世界的,是否说明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?
这就说到了往生的标准了。往生极乐世界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?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法义,能不能往生是决定于你的信愿行。《阿弥陀经》说愿生即生,已愿已生,今愿今生。就看你的信愿,藕益大师说“得生与否,全凭信愿之有无。”信愿的体现就是这句名号。你有没有一向专念这句名号,平时一向专念了,必定往生。有因必有果。
至于说有没有往生者给我们带来了信息,这个并不重要,当然有的人可能得到了信息,这个信息难道就是真实的吗?或许是自己的妄想心所现,或者是自己在梦中所现,做了一个梦,梦不是能够让我们采信的东西。印光大师也曾经讲过往生的标准,尤其是往生以后会有一些瑞相,印光大师就说:“有瑞祥也未必往生,没有瑞相也未必不往生。”所以瑞相的有无并不能决定有没有往生,瑞相只是一个附属的、附带的参考,所以能不能往生全看自己平时的信愿行,而不在瑞相上面看。由于凡夫执着这个相,所以在一些《净土圣贤录》和现代的《感应录》里边,大篇幅地谈这些瑞相,这就导致我们的心念总是在这上面去执着,可是往生与否,瑞相还是放在第二的,能不能往生的标准不要看瑞相,瑞相放在一边,先看信愿行。
我们净土法门虽然说是指方立向,虽然往生的时候有来去往生的相,可是再深入一步,历代的祖师谈到这些的时候,总会告诉我们,虽然有来去往生的相,可是真正在佛的心中,或者在我们自性当中,没什么相可得。譬如传灯大师以及我们净土宗的省庵大师,曾经都做过这样的开示,开示的宗旨就是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。”在相上面,虽然有来去,可是在自性之中,没有来去之相可得。这就告诉我们,我们不要把往生的相,以及往生以后的瑞相,作为往生成佛的唯一标准,它是放在第二,放在次一等的位置。
通过说这么多,我们要明白,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有其事,可是在理性当中,我们还是要多多学习祖师以及佛经。我们只有再多多学习祖师的法义以及佛的经文,这样才能守护住或者是提高我们的智慧,得到正知正见,这样就不会令我们的知见还维持在凡夫乃至外道的层面上。
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地学习佛言祖语,而不是在原有的凡夫的知见上原地踏步。
南无阿弥陀佛。